小练笔自由练笔

辛弃疾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阅读答案及赏析优秀3篇

时间:2023-01-17 16:45:15 | 作文来源:小练笔

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,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,陶冶人们的情操,提升自我修养。下面是小练笔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《辛弃疾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阅读答案及赏析》,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。

创作背景 篇一

辛弃疾21岁时,就在家乡历城(今山东济南)参加了抗金起义。起义失败后,他回到南宋,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。后来,他长期不得任用,闲居近二十年。公元1188年,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,即第二次“鹅湖之会”。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分别之后。

作者简介 篇二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思想感情 篇三

梦境写得酣畅淋漓,将爱国之心、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,结句猛然跌落,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,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。

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,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。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,体现作者壮志难酬、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。

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,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。

以上就是小练笔为大家带来的3篇《辛弃疾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阅读答案及赏析》,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,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、模板格式尽在小练笔。

本文地址:辛弃疾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阅读答案及赏析优秀3篇https://www.xiaolianbi.com/a/14997.html
  • 下一篇作文: 感谢老师辛苦付出的话语(优秀4篇)

    上一篇作文: 毕业生个人求职简历(优秀10篇)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网站发布的作文《辛弃疾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阅读答案及赏析优秀3篇》为网友原创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    2、本网站作文/文章《辛弃疾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阅读答案及赏析优秀3篇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作者文责自负。

    3、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,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,评改作文。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不承担责任。